查看原文
其他

线上游巴金故居 | 云上观景,用心聆听(一)

巴金故居 巴金故居 2021-02-13

点击巴金故居关注我们


前 言

春风和煦,明媚的春光照在大地上,万物呈现一片生机,一切都充满希望。时间已经跨越到了三月的尾巴,巴金故居由于空间相对狭小,容易造成人员聚集等客观条件,暂时还未能对外开放。

由于相关政策规定,即使开馆后也暂不开放团队预约及人工讲解服务。即便这样,也不用为此感到惋惜,我们为大家准备了线上游巴金故居的特别栏目,实景图片加生动的文字,还有语音相结合,更有很少对外公开的室内照片,让我们一起来体验这场身临其境的数字讲解吧。

主楼



第一部分




位于上海武康路113号的巴金故居,是一幢始建于1923年的花园式洋房。主楼为假三层,是巴金生活、工作和接待宾朋之所,按照巴金生前的原貌布置。北辅楼原为车库和锅炉房,车库也是当年巴金用来藏书的地方,现改造为多媒体视听室;南辅楼原为储藏室,现为游客服务中心。主楼两边的步道通向花园,园中四季如春,玉兰、樱花等花木多为巴金当年亲手栽种,院子的步道上也留下巴金先生沉思的足迹。




门厅



第二部分




主楼门厅在1966年以后一直作为餐厅使用,厅里的家具是巴金原来住在淮海坊时的旧家具。左墙上悬挂的是画家黄永玉先生为故居开馆专门创作的《巴先生》,走进门厅,正对着参观者的是巴老开怀大笑的大幅照片,这是文学报记者徐福生在1995年巴老生日时抓拍到的,右面楼梯下的橱柜上,放着中国现代文学馆在开馆时赠送给巴金的八尊现代作家铜像,中国现代文学馆是由巴金倡议并出资创建的,他为它的创建捐款、捐书、捐手稿,付出大量心血。




亮点一


《巴先生》

黄永玉







请点击收听音频




这幅画名为《巴先生》,是2011年12月巴金故居开馆时,黄永玉先生赠送给巴金故居的。画作上巴金的形象是根据一位法国摄影家所拍摄的照片创作的。在这幅画中,黄永玉特意把巴金的头发画得根根竖起,桀骜不驯。画中巴金的脸庞,正如黄永玉所说,是“一张积压众生苦难的面孔,沉思,从容,满是鞭痕”。环绕肖像,黄永玉设计了以五线谱线条作为树枝、满枝点缀的点点红梅作为背景,烘托出巴金的激情与生命力。在题诗《你是谁》中,黄永玉假拟两代人的对话,反复设问,将巴金喻作战士、医生、嘹亮的歌者、牧人、摆渡者、远游人等意象。诗中还把巴金比作因为说出真相而遭受苦难的“拉孔”。“拉孔”即“拉奥孔”,是古希腊神话中特洛伊城的祭司,因为警告特洛伊人小心希腊人的“木马计”,触怒了众神而被巨蛇咬死。这幅画像既是巴金晚年真实风貌的再现,也是他一生精神品格的诠释。整幅画作诗情、画意水乳交融,意境静穆深远,是黄永玉自认当年画得最好的一幅画。









黄永玉 · 作者


生于1924年的黄永玉先生是享誉中外的艺术大师,擅长版画和彩墨画。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他也是诗歌、杂文、散文、小说、戏剧创作的大家。作为巴金好友沈从文的表侄,黄永玉先生和比自己年长20岁的巴金有忘年之交,他曾不止一次强调,在自己心中,巴金永远是一个巨大的存在。



黄永玉先生题诗:

《你是谁》

亮点二


青铜小像








请点击收听音频




柜子上面摆放着的八尊青铜小像是中国现代文学馆赠送给巴金先生的,从左至右依次为丁玲、茅盾、冰心、巴金、老舍、朱自清、艾青、赵树理八位中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巴金的这尊铜像是由清华大学教授、雕塑家李象群创作的。它们是根据中国现代文学馆后花园中铜像按比例缩小的。

巴金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首倡者,1980年12月,他提出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并捐出15万元稿费作为启动基金,随后又捐赠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图书、杂志、手稿、书信、照片等近万件藏品。巴金的倡议得到了冰心、萧乾、曹禺等老作家的积极响应。1985年1月,在众多作家的努力下,中国现代文学馆宣告成立。巴金先生晚年一直关注现代文学馆的发展,为了拥有一个永久性的场馆,他又上书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他的一再呼吁下,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得以在2000年落成开馆。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学博物馆,展示着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以及重要作家、文学流派的文学成就。这也是巴金等老一辈作家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餐厅



第三部分



请点击收听音频




这间餐厅是巴金的妻子萧珊女士在世时亲手布置的,为“文革”前主人宴请宾客的主要场所,现根据原貌恢复布置。巴金与萧珊热情好客,常留到访的客人在家中用餐,“文革”前巴金日记中经常可见留客人用餐的内容,曹禺、辛笛、赵家璧、师陀、刘白羽、孔罗荪、黄裳等友人都曾是这里的常客。女儿小林也常会在旁边的这架钢琴上为到场客人演奏。这架钢琴是萧珊用自己第一笔翻译作品《阿细亚》的稿费所购买的。墙上悬挂的是儿子小棠的周岁生日照。1961年7月12日,日本作家龟井胜一郎和井上靖到武康路拜访巴金。龟井后来在其著作《北京的星星》一书中回忆道:“在上海,我和井上靖应邀参加了巴金先生的家宴,同巴金先生的夫人和孩子围桌欢谈。这一切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使我怀念不已。”













游客印象



























(以上留言均为往年精选留言。)



未 完 待 续




巴金故居| 公众微信号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品读 | 巴金:《第四病室》第八章

品读 | 巴金:《第四病室》第九章

故事 | 魏帆:那一年,那一年

分享 | 藏在巴金故居里的春天

品读 | 周立民:巴金的病和他的晚年创作

编辑:忻世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